Apr 28, 2018

戊戌四月廿八課堂筆記

繼續強調坐姿的重要性。

教孩子如何訓練自己的定力,不受外界事物打擾 。比如課堂上如果有人遲到,應該不抬頭,不關注,不追隨教室的動靜,繼續讀書。

如果有三個早到(早於九點半)的學生,即可以行上課禮,開始上課讀經。這時訓練孩子的定力,爭取不受後來孩子進教室的影響。

Apr 21, 2018

坐姿

以下文字摘自貴陽博雅書院的李鵬老師的兩次演講:


我在追求滴水不漏的教学实践中,发现一个教学上的“秘诀”,就是对于孩子的德行教育、身心健康、静定能力、体育读经、课堂纪律、包本速度、心性功夫等或实或虚之教学要求,似乎可以找到一个以一驭万、以简驭繁的方法,将以上要求一以贯之地一步完成甚至一成永成,那就是训练孩子的坐姿!以此为突破口,真正把孩子的坐姿训练好了,以上教学内容或教学效果,几乎可以全部揉为一体而又各得其所、各尽其效,如此浑然一片地实施教学,真是既简单又高明,既轻松又有效。如同教育有方方面面的要求一样,课堂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,如果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解决,那永远解决不完,这样的课堂一定到处“漏水”,时常“漏水”。朱子把孝弟解释为行仁之本,也就是说通过孝弟可以走向仁,我在实际教学中则把坐姿训练当作行孝弟之本。为什么?因为一个弯腰驼背的孩子一定是怠惰的,而每个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弯腰驼背,一定非常着急,一定在家多次纠正过而没有效果,因为孩子本来就不听话不爱学习不求上进来的,大问题都解决不了,何况这个“小问题”呢?从“父母唯其疾之忧”的角度来说,他违反孝道;从身体上说,他有害健康;从德行上说,他违逆长辈;从精神上说,他颓废消极;从学习上说,他容易松懈不求上进;从心性上说,他尚无生命之自觉与内省;从修养上说,他全无静定功夫;从公德上说,他最容易违反纪律……等等,那么,你要把这些帽子扣到他头上吗?然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去开展你的教育?这显然是不行的,我相信教授说的,教育是天下最简单的事,所以我反过来想,一个人如果站有站相,坐有坐相,他一定是一个心性较好的人,善于自律,凡事认真,懂得体贴,容易立志等等,所以坐姿是一个很好的下手处。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“大问题”,或者说所有“大问题”的解决都要以这个“小问题”的解决为前提,这个“小问题”解决不了,其他问题都不容易解决。于是每来一个新生,我都会告诉他读书比背书重要,做人比读书重要,而做人从哪里做起,从孝道和师道做起,而孝道和师道从端正坐姿开始,我的课堂上什么都不如坐姿重要,你坐不正我可能会“罚”你不读书!那怎样训练坐姿呢?以太极拳的桩功来训练,通过体育读经让孩子们掌握一点基本的太极内功心法和正确的身法,除了站桩时专门练习之外,引导他们用于易筋经和平时的站、坐、行和劳动之中,使其一生受益,当下见效。为什么是坐姿呢?因为现代社会这样一种文明形态,它全面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、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,为知识而知识的教育,和为财富而财富的生活,是有内在必然的联系的,这种知识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生活,一定会让人追求感官享受,忽视身体教育,从而身心懈怠,所以现代人如果没有受过专门训练,其行、走、坐及运动,身法基本都是错的,这是坐姿之所以成为一个教育关键点的原因所在。实际教学中,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经验,明知道站相和坐相很重要,但是要求学生坐端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,一方面是大家已经习惯于糊涂,习惯于故意不知道;另一方面,自己都不知道何为正确的坐姿,想教也教不来,时间久了老师也没信心和兴趣去关注这个问题了,而信心正是所谓教育的“心法”,心法既失而没有效果那是一定的。中国内家拳基本都要求站桩,其要领和口诀也大致相同,主要不外乎“提顶吊裆,尾闾中正,命门后撑,含胸拔背,沉肩坠肘,虚领顶劲,百会上撑,卷舌叩齿”等,其目的就是调直脊柱,使人体中正安舒,四肢百骸恢复正确的结构,再辅以呼吸吐纳之术,达到祛病强身、养生延年之功效,在武学修为上则是练内功的上上法门。即便不练武,这个身法也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一切动、静状态,如果养成习惯,日用而不知,时时刻刻都以这个身法来生活和学习,就相当于全天都在练功,不仅精神饱满,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精神专注,更有利于让人生发向上之心和愤悱之情,这样,德育、养生、习武、励志和课堂纪律就都在其中矣!

……

然后还有两个小诀窍,说是小诀窍,其实是很重要的,是我教学实操的精髓。定力怎么培养?我的教学上最重要的两个手段,一个是管理坐姿,一个是管理孩子的眼睛。我发现只要一个人坐直了,他读书就会读得很好,反过来也是一样,在他想把书读得很好的时候,他自然而然就会先坐直。你们带班可以观察一下,只要你要求孩子做直了,他一定会读的很好,3 分钟热度一过,他不认真读书了,马上就弯腰塌背,塌下来了。我前面说功夫在诗外,这个培养定力就诗外的功夫,训练坐姿和眼睛就是培养定力的诗外功夫。在坐姿上下功夫有着多方面的好处,因为10 小时读经啊,坐姿错误对身体健康是有很大的隐患的,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,既保证他的健康,那同时也能够帮助他控制他的身体,控制他的意志,让他比较快地进入一个好的读书状态。我们学堂的武术老师比较有文化底蕴,总是说一些有见解,让人有所启发的话。他有一次学武术有什么用呢?就是让身体听话,因为我们的身体不听话了,所以我们要训练它让它听话,武术就是这个作用。我觉得这个说法很高明,我带学生就是这样带的,让他们控制他们的坐姿,让他们的身体学会听话。当一个人能够10 个小时正确的姿势坐着,定力有多强!你想他能不好好读书吗?对不对?所以我刚去那个班的时候呢!那个班的孩子坐着都是东倒西歪的,翘着二郎腿的,腿还一抖一抖的,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叫他们坐正,坐直,一会儿又不行了,下课的时候见到老师也不会打招呼。我就专门要求这件事,坐姿端正,和下课见到老师要问好,这两个手段对班风建设非常重要。教学中,我发现训练坐姿也有诀窍,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时候,坐姿正确是很难受的,而且什么叫坐姿正确?有没有一个标准?你不好训练,训练他反而多事,干扰教学。后来我发现这些孩子坐姿不正确的时候,基本都把手肘支撑在桌子上。后来我就干脆定了一个新规定,谁的手肘碰到桌子就要挨打,不管你坐不坐直,因为手肘是可以支撑的,一碰到桌子,你就算是坐姿正确的,也很快会前倾,你就可以去依赖它。如果你不碰到桌子或者说只是把小臂轻轻搁到桌子上,支撑不了,就比较容易坐直,知道吗?这个规定很管用,也可以叫做训练坐姿的诗外功夫,你要训练坐姿,你不要管坐姿,你不让孩子的手肘碰桌子就好了,这样一段时间下来,大部分孩子都坐直了,坐姿一正确,滴水不漏的课堂就有可能了。如果练武术是让我们自己的身体听话,那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可不可以跟着听话呢!训练定力其实就是让我们的思想和心灵都听话,对不对?但是第一步在哪里下手?一定是从身体上下手对不对?为什么要打坐?因为这个姿势是很正确的,对人体的健康很好。首先它对身体健康有好处,这也是判断姿势正确与否的一个标准,如果这个姿势对身体有坏处,它一定不正确。正确的坐姿才容易让你坚持长久,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意味着你的气血经络都是通畅的,身心就容易安静,那些杂念和浊气比较容易排除,就比较容易进一步让你的思想和心灵空灵虚静对不对?所以训练身体是最重要的第一步。身体怎么训练呢!就是坐姿,坐姿我们结合体育读经的站桩来训练。我们学武术,内家拳外家拳,都讲究脊柱竖直,站桩的上半身姿势就是你坐着的上半身姿势,因为坐着时,最重要的是上半身。上半身姿势就是通过站桩训练出来的。这是一个小手段,另外一个小手段就训练意识,要求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,有人走动,或者任何动静发生,不允许抬头看,不允许眼睛跟着跑,去追逐这个运动的目标,动物性不要表现出来。这个地方有一个原理,追逐运动目标是动物性的表现,而训练定力其实就是克服动物性,所以如果有一点动静发生,你的眼光和意识就被牵引过去,这就是动物性在发挥作用,这个时候你是不自觉的或者说下意识的。什么叫不自觉呢?定力是不自觉,动物性也是不自觉,两者的表现看起来是一样的,实际上不一样,动物性是本来存在而且自己会表现;定力是经过训练才有,是本来存在而不会自己表现的光明性被启发出来的状态。所以这个地方你要提醒一下,告诉学生这是动物性没有控制住,有任何人从你面前走过你的眼睛自然而然的就跟着走,这个是不过大脑的对不对?这就是动物性。你知道这个原理,就可以提醒自己,刻意地改变这个习惯,所以我就训练学生任何情况下不允许抬头乱看。我告诉他们说,去年虹桥事件垮塌,死了很多人,大都是被踩死的,为什么被踩死的?因为他们没有定力,发生突发事件就没有秩序地乱挤乱冲,做不到镇定自若,更做不到主动去管理秩序。如果平时定力很好,做得到镇定自若,你观察一下环境可以最快地作出判断,然后有秩序的,自发的,要不管好自己,要不组织别人有秩序地逃出。那么怎么训练呢?我开玩笑说,比如李老师站在台上讲课,突然变成一头牛了(众笑),没有任何人看,就好像这头牛在那里已经站了100 年了,任何人都不觉得奇怪。我说必须这样,只要是跟你没关的事情,都不允许抬头看,天塌下来了,地震了你都不允许抬头看。所以谁的眼神管不住,谁就会挨手板,我站起来在教室里面巡视一圈,必须是我看见你,你不能够看见我,你看见我你也要挨手板。有个女孩子,特别管不住自己的眼睛,我一抬头,远远地她感觉到,就要抬头,一抬头就挨打。只要我一抬头,她也抬头看见我,她就苦笑一下,她就知道又要挨打了(众笑),就走上来打一下,然后鞠躬说谢谢老师教导,就下去了(众笑),谁都没情绪。我打孩子真的半点情绪都没有,这个孩子被其他老师打就要发脾气的,衣服一甩,桌子一推,扭头就要走,特别生气。但我打她她不生气,孩子们几乎都不太生我的气的,就算有一点,他们也愿意克制,一会儿自己就好了,甚至有孩子生气了,过一会儿会上来跟我道歉,说老师刚才我不应该有情绪,我说摸摸他的头说,嗯,乖,或者拧一下他的脸。所以孩子们跟我关系好,我训练他们什么,他们也愿意配合,定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。真的你带这样的孩子越带越满心欢喜,在这样的课堂里舍不得离开,我即便放假都是在教室里面休息,不容易出门一步。

Apr 14, 2018

四月十四日課堂筆記

【常禮舉要】

稱呼長輩要聲音響亮,清楚。

稱呼姓不稱呼名,讓長輩感到受到尊重和特殊對待(諱名不諱姓)

男性長輩根據年齡與父親的差距區分為叔叔和伯伯。

問候時,應當站定。問候完畢,可以略微鞠躬,更顯恭敬。

遇到所有認識的長輩都應當問候(比如地平線的老師等等)。

課間時,在教室外面的樓道裏遇上長輩,需要行禮。(現場練習)

如果稱呼外籍人士,能用他們的本國語言稱呼更好。表示對別人所用的語言的尊重。

【坐姿】

兩個手肘不碰桌子。
有動靜時不抬頭,專注讀經。

【台風】

領讀經文時的鞠躬,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。領讀上臺時,儘量從旁邊上場,避免走中間的過道。行走需要“步從容,立端正”。領讀之前,先說問候語“大家好”,再鞠躬(揖深圓,拜恭敬)。領讀結束,先說“謝謝大家”,然後鞠躬。然後從旁邊退下。

領讀時,聲音要“凡道字,重且舒”。左手拿書,右手指字。

【討論經文】

舜至孝,皋陶至公。瞽瞍殺人,如之何?

桃應問曰:「舜為天子,皋陶為士,瞽瞍殺人,則如之何?」

孟子曰:「執之而已矣。」

「然則舜不禁與?」

曰:「夫舜惡得而禁之?夫有所受之也。」

「然則舜如之何?」

曰:「舜視棄天下,猶棄敝蹝也。竊負而逃,遵海濱而處,終身訢然,樂而忘天下。」

【備課】

平時流暢誦讀經文(百遍)

閱讀《四書集註》以及楊伯峻先生的註釋。

週中時注意記錄如何教課的感想。比如考慮哪些經文可以做適當的講解。比如平時閱讀的所得以及體悟反省,是否符合課堂需要?

週六提前到學校計劃課程需要如何安排。

配合時令,做出安排。比如下週是世界地球日。

【學禮的目的】

張慶祥講師説:

“礼”是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善意,在习礼前这种善意若没有先向小孩子讲清楚,当然习礼的效果就不会好。礼乃是表达对人的善意,对人的诚恳,礼是让人最轻松、最和谐、最快乐、最温柔、最美好的生活方式。

Apr 8, 2018

課堂筆記

昨日下課前,和同學們一起演習如下禮節:

用中文稱呼他人時,需要稱姓不稱名,或綴以關係稱謂(比如叔叔),或綴以職稱(比如老師)。儘量不要不稱呼,或直呼全名。稱呼他人前,根據當日的時間,使用適當的問候語,比如:早上好,鄧叔叔。

上課時,提及:

孟子曰:「有為者辟若掘井,掘井九軔而不及泉,猶為棄井也。」

告訴同學們,堅持的重要,否則,掘井再多,也是棄井。

~課後家長分享

@佳玉妈妈 谢谢佳玉妈妈一早发来的孩子们的朗朗读经声!

~

@佳玉妈妈 谢谢佳玉妈妈,每次都帮忙记录课堂中孩子们的读书情景,让我们家长可以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状态,非常感谢[玫瑰][玫瑰][玫瑰]
~

江老师这几堂课讲解的“礼”,我感觉对孩子也非常有帮助,之前楚凡见到长辈或者陌生人基本不打招呼不说话,当然可能跟他的性格有关系,但是昨天下课在餐厅,我发现他能跟好几个家长打招呼了,虽然还不是特别主动,但是比之前,能感受到他的进步[愉快]

~

@爽儿 不客气 我也有个小心得和小体会:昨天下午中文学校放学后,带佳玉去学校附近的面包店(我们那个胃口一向好[偷笑])。之后我们坐了一会儿,走出面包房,她又急着跑了回去,我以为是她忘了拿什么东西,结果回去就是为了把没有放回的椅子放进了桌子底下。这正是江老师昨天上课讲授的礼仪细节的一部分内容,我走的时候也忘了把凳子放回去(两手提东西,也确实忘了),孩子跑回去后也帮忙放了回去。我既汗颜😓又赞许。孩子们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日常小事儿中成长着,其中蕴含着多少江老师的付出和引领,是不言而喻的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