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an 29, 2018

課堂紀要

【家庭作業】

如果方便的話,家長們可以把孩子在家讀經的音頻或視頻採錄一段,發到群裏。這樣可以鼓勵自己的孩子,也可以讓孩子們互相感受到學習氣氛。

在家裏讀經時,如果孩子累了,可以嘗試用節奏法讀經,提提神。

非常感謝諸位家長每次課前通知孩子不能來上課。這樣我們打印材料時,能夠掌握打印的數量。

【讀經音調】

入聲字的關注。
用節奏法讀經。

【值日生】

今天的值日生是童話。童話在課堂上宣佈了同學得分情況。

【白話閱讀】

以下是本周经文的白话译文(摘自杨伯峻先生的《孟子译注》)。上課時沒有時間講解全部經文。這是作為讀經之餘的白話閱讀。班上的大孩子應該可以讀懂。如果讀不懂的話,家長們可以幫助一下,做親子共讀,這樣也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。
_
当孟子住在邹国的时候,季任留守任国,代理国政,送礼物来和孟子交友,孟子接受了礼物,并不回报。又当孟子住在平陆的时候,储子做齐国的卿相,也送礼物来和孟子交友,孟子接受了,并不回报。过了一些时,孟子从邹国到任国,拜访了季子;从平陆到齐都,却不去拜访储子。屋庐子高兴地说:“我找到了老师的岔子了。”便问道:“老师到任国,拜访季子;到齐都,不拜访储子,是因为储子只是卿相吗?”

答道:“不是;《尚书》说过,‘享献之礼可贵的是仪节,如果仪节不够,礼物虽多,只能叫做没有享献,因为享献人的心意并没有用在这上面。’这是因为他没有完成那享献的缘故。”

屋庐子高兴得很。有人问他。他说:“季子不能够亲身去邹国,储子却能够亲身去平陆,〔他为什么只送礼而不自己去呢?〕”

淳于髡说:“重视名誉功业的为着济世救民,轻视名誉功业的为着独善其身。您为齐国三卿之一,对于上辅君王下济臣民的名誉和功业都没有建立,您就离开,仁人原来是这样的吗?”

孟子说:“处在卑贱的职位,不拿自己贤人的身分去服事不肖的人的,这是伯夷;五次往汤那里去,又五次往桀那里去的,这是伊尹;不讨厌恶浊的君主,不拒绝微贱的职位的,这是柳下惠。三个人的行为不相同,但总方向是一样的。这一样的是什么呢?应该说,就是仁。君子只要仁就行了,为什么一定要相同呢?” 淳于髨说:“当鲁缪公的时候,公仪子主持国政,泄柳和子思也都立于朝廷,鲁国的削弱却更厉害,贤人对国家的毫无好处竟像这样的呀!”

孟子说:“虞国不用百里奚,因而灭亡;秦穆公用了百里奚,因而称霸。不用贤人就会遭致灭亡,即使要求勉强存在,都是办不到的。”

淳于髡说:“从前王豹住在洪水旁边,河西的人都会唱歌;绵驹住在高唐,齐国西部地方都会唱歌;华周、杞梁的妻子痛哭她们的丈夫,因而改变了国家风尚。里面存在了什么,一定会表现在外面。如果从事某种工作,却见不到功绩的,我不曾看过这样的事。所以今天是没有贤人;如果有贤人,我一定会知道他。”

孟子说:“孔子做鲁国司寇的官,不
被信任,跟随着去祭祀,祭肉也不见送来,于是匆忙地离开。不知道孔子的人以为他是为争祭肉而去,知道孔子的人以为他是为鲁国失礼而去。至于孔子,却是要自己背一点小罪名而走,不想随便离开。君子的作为,一般人本来是不知道的。”

時謙學堂•致知班 WeChat聊天室的聊天記錄如下,請查收。

—————  2018-02-03  —————

江帆  12:40

今天上課經文中提及齊桓公為春秋五霸之首。以下是四書中的相關經文。

江帆  12:41

憲問第十四

16) 子曰:「晉文公譎而不正,齊桓公正而不譎。」

17) 子路曰:「桓公殺公子糾,召忽死之,管仲不死。曰:未仁乎?」子曰:「桓公九合諸侯,不以兵車,管仲之力也。如其仁!如其仁!」 子路說:「齊桓公殺公子糾時,召忽殉死,管仲卻不去死。管仲不算仁人吧?」孔子說:「齊桓公九合諸侯,不用武力,都是管仲的功勞。這就是仁,這就是仁。」

18) 子貢曰:「管仲非仁者與?桓公殺公子糾,不能死,又相之。」子曰:「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賜;微管仲,吾其披髮左衽矣!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,自經於溝瀆,而莫之知也!」

八佾第三

22) 子曰:「管仲之器小哉!」或曰:「管仲儉乎?」曰:「管氏有三歸,官事不攝,焉得儉?」「然則管仲知禮乎?」曰:「邦君樹塞門,管氏亦樹塞門。邦君爲兩君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禮,孰不知禮?」

憲問第十四

10) 或問子產。子曰:「惠人也。」問子西。曰:「彼哉彼哉!」問管仲。曰:「人也,奪伯氏駢邑三百,飯疏食,沒齒,無怨言。」

《孟子》 梁惠王章句上 第七章

齊宣王問曰:「齊桓、晉文之事,可得聞乎?」 孟子對曰:「仲尼之徒,無道桓、文之事者,是以後世無傳焉,臣未之聞也。無以,則王乎?」

公孫丑章句下 第二章

桓公之於管仲,學焉而後臣之,故不勞而霸。 湯之於伊尹,桓公之於管仲,則不敢召。管仲且猶不可召,而況不爲管仲者乎?

今日經文節選:

「五霸者,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;故曰:五霸者,三王之罪人也。 五霸,桓公爲盛。葵丘之會諸侯,束牲、載書而不歃血。初命曰:『誅不孝,無易樹子,無以妾爲妻。』再命曰:『尊賢育才,以彰有德。』三命曰:『敬老慈幼,無忘賓旅。』四命曰:『士無世官,官事無攝,取士必得,無專殺大夫。』五命曰:『無曲防,無遏糴,無有封而不告。』曰:『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後,言歸于好。』 今之諸侯,皆犯此五禁,故曰:今之諸侯,五霸之罪人也。

白話故事來源於史記:

《史記》 管晏列傳

管仲夷吾者,潁上人也。少時常與鮑叔牙游,鮑叔知其賢。管仲貧困,常欺鮑叔,鮑叔終善遇之,不以為言。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,管仲事公子糾。及小白立為桓公,公子糾死,管仲囚焉。鮑叔遂進管仲。管仲既用,任政於齊,齊桓公以霸,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管仲之謀也。 管仲曰:「吾始困時,嘗與鮑叔賈,分財利多自與,鮑叔不以我為貪,知我貧也。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,鮑叔不以我為愚,知時有利不利也。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,鮑叔不以我為不肖,知我不遭時也。吾嘗三戰三走,鮑叔不以我怯,知我有老母也。公子糾敗,召忽死之,吾幽囚受辱,鮑叔不以我為無恥,知我不羞小睗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。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也。」 鮑叔既進管仲,以身下之。子孫世祿於齊,有封邑者十餘世,常為名大夫。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。 管仲既任政相齊,以區區之齊在海濱,通貨積財,富國彊兵,與俗同好惡。故其稱曰:「倉廩實而知禮節,衣食足而知榮辱,上服度則六親固。四維不張,國乃滅亡。下令如流水之原,令順民心。」故論卑而易行。俗之所欲,因而予之;俗之所否,因而去之。 其為政也,善因禍而為福,轉敗而為功。貴輕重,慎權衡。桓公實怒少姬,南襲蔡,管仲因而伐楚,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。桓公實北征山戎,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。於柯之會,桓公欲背曹沫之約,管仲因而信之,諸侯由是歸齊。故曰:「知與之為取,政之寶也。」 管仲富擬於公室,有三歸、反坫,齊人不以為侈。管仲卒,齊國遵其政,常彊於諸侯。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。 太史公曰:吾讀管氏牧民、山高、乘馬、輕重、九府,及晏子春秋,詳哉其言之也。既見其著書,欲觀其行事,故次其傳。至其書,世多有之,是以不論,論其軼事。 太史公曰:管仲世所谓贤臣,然孔子小之,岂以为周道衰微,桓公既贤,而不勉之至王,乃称霸哉?语曰“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相亲也”。岂管仲之谓乎?

課堂上我們吟誦了《春曉》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